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基层政务公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索引号: 11620621MB1513182J/2024-0087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应急局 组配分类: 应急预案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4-03-04
成文日期: 2024-03-04 有效性: 有效
民勤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民勤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民勤县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信息来源: 应急局 发布日期: 2024-03-04 15:50 浏览次数:

各镇(街道办),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民勤县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按照各自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协同配合,逐项贯彻落实。

 

附件:民勤县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此页无正文)

 

 

 

民勤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民勤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3月4日

 

 

 

 

 

 

 

 

 

 

 

 

 

民勤县2024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防震减灾救灾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立足“防大震、抗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全面提升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着力强化防震减灾各方面短板弱项,有效应对处置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持续完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

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深入推进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防”和“救”责任体系。完善指挥协调、会商研判、新闻宣传、社会动员、现场保障、信息通报、联络员会议、督查检查等工作机制。健全重大地震灾害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地震处置跨区域应急调度机制,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工作协同配合能力。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管理体制,牢固树立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县镇两级防震准灾人员队伍和业务体系建设,打牢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全面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防范应对检查。推进民勤县“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有关防震减灾重点工程,将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政府议事日程。(县应急局、县地震局牵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

健全完善地震监测站网业务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地震监测站网布局,持续推进地震监测站网老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紧盯甘肃省地震局划定的涉及我县年度重点危险区,加强台网运行、数据分析处理、异常核实分析、震情会商研判、地震科技支撑、信息传递发布等工作。强化震情监视跟踪与趋势研判,探索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屋密监视震情发展变化。加强与甘肃省地震台和邻县地震部门联合震情会商,健全县镇宏观异常报送与核实机制,完善专群结合和群测群防工作体系。持续协助省地震局推动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业务落实落地,全面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政府、行业和社会公众。大力协助省地震局推进地震预警技术在城市高层建筑、地震大型综合体以及生命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建立地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加大监测资源整合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县监测站网常态化评估机制,共建地震监测站网,持续加强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强化重炉地区、重要地区和重要时段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加强监督检查。(县地震局牵头,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三、扎实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持续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配合省地震局开展地震活动构造探查、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全面排查年度地震危险区城镇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通信、水利、交通、危化品厂库等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设施抗震设防基本情况,形成地震灾害风险源清单,动态评估和有效防范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协助省地震局推动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常态化,建立以县为基本评估单元,基本实现全县预评估业务全覆盖。指导做好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和地震应急准备,强化地震灾害预评佑成果的应用。配合省地震局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推进重要承灾体抗震设防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调查,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地震危险源和承灾体风险源数据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地震危险源和承灾体风险源相结合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持续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风险摸排,加强重大风险源监测预警建设,重点对高层建筑、桥梁隘道、水库大坝、交通电力等生命线工程、重大风险源开展实时监测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深入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分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等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管理,推进农居规范化建设。(县地震局牵头,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四、持续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机制,县住建、发改、地震、应急、教育、卫健、水务、交通、工信、电力等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协同推进,做好水库大坝、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各镇(街道)、各部门统筹棚户区改造、农房抗震改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优先安排资金到地震易发区,逐步消除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安全隐患。构建以县为基础,市、县协调联动的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准确掌握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县住建局牵头,发改、应急、地震、教育、卫健、水务、交通、工信、电力等部门单位配合)

五、全面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强化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业园区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保一般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推动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纳入防灾减灾工作督查检查重点内容,推动做好一般工程、学校医院和重大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持续推进将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纳入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和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强化审批服务过程监管和审批结木信息共享,确保重大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完善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实施从业行为信用监管,切实履行地震部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监管责任。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配合省地震局加强村镇房屋设施抗震设防情况调查,建立房屋设施等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强化村镇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技术指导,持续提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县地震局牵头,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六、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立足应对大震大灾,加快修订印发本辖区、本行业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准备专项预案、救援力量准备方案和应急物资保障方案。加强市县地震应急预案演练和街接,督促镇级预案在实操性上下功夫,指导综合性救援队伍制订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力量调动和编组方案。通过桌面推演、模拟演练等手段,结合地震灾害应对中出现的问题修订细化地震灾害防范应对手册,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县应急局牵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七、扎实做好地震应急物资准备。

健全县、镇、村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生产、储备、调运、分发机制。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偏远镇建立物资储备点,增加震后第一时间急需物资储备。推动全县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规范各级救灾物资调拨程序,落实物资设备应急调运措施,实时掌握和对接灾区需求,做好物资分配调拨和监督使用管理等工作,全力保障地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县应急局、县发改局牵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八、全面强化地震应急力量建设。

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装备配备和技术培训,协调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共训共练、共建共战机制,形成各类应急力量共同参与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的格局。加强公路和应急通信等抗灾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应急通信设备配备,增强应急通信、应急运输和运输协调能力。强化灾害信息员和消防“轻骑兵“培训,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应对、上报灾情。(县应急局牵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九、夯实基层防震减灾基础。

进一步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暑教育基地建设,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持续开展“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指导镇(街道)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积极组织参加防震减灾救灾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加强基层干部职工防震减灾救灾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和地震谣言等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需求。(县应急局、县地震局牵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十、提升防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

聚焦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震安全保障需求,面向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充分发掘区位优势、科研基础、科技支撑平台和人才队伍等资源优势,开展防震减灾救灾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在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强震预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抗震技术、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防范理论与技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县地震局、县科技局牵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