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基层政务公开>城乡规划
索引号: 11620621MB1658015L/2024-0034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局 组配分类: 城乡规划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4-01-11
成文日期: 2024-01-11 有效性: 有效
《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亮点扫描
信息来源: 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 2024-01-11 11:12 浏览次数:

《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亮点扫描


筑牢生态屏障 建设美丽甘肃

——《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亮点扫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以推动甘肃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为统揽,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按照“四水四定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编制实施《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建设山川秀美的美丽甘肃科学绘制了路线图。


聚焦重点问题,设置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规划》编制的基础保障,甘肃结合实际与规划需要,谋划设立了9个专题研究,并将专题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出版,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两个基础能力研究专题。以乌鞘岭和迭山、西秦岭为界,甘肃由北向南被分为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全省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导致用水矛盾尖锐。为践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想,科学预测判断规划期内三大流域的水资源供给情况和可供开展生态修复的水资源配给情况,设置甘肃省地表水资源预估分析专题研究。甘肃省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大省,景观多样,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固碳效应显著、增汇潜力巨大,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生态系统碳库时空动态监测和调查资料缺乏的影响,甘肃省生态系统固碳的能力仍有待明晰。《规划》提出甘肃省生态系统碳库管理适应性对策,设置了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研究专题。


三个本底调查评价研究专题。甘肃生态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依然艰巨,干旱范围广、水土资源不匹配、植被少而不均、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生态本底脆弱且修复能力弱仍然是甘肃省生态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以认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识别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恢复力评价可以识别区域生态系统遭受扰动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为科学识别生态系统总体状况,践行“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和“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设置了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生态恢复力评价3个专题研究。


四个专项问题研究专题。针对生态空间自然地理现状和农业、城镇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分别设置了甘肃省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规划研究、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及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研究、乡村空间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研究、矿业空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专题研究4个专项问题研究。


落实上位规划,明确布局和重点区域


四屏一廊规划布局。《规划》立足于甘肃省自然地理格局,在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衔接的基础上,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战略布局为支柱,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突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支撑,确定河西祁连山内陆河、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四屏一廊”生态修复规划布局。


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充分利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和生态脆弱国土空间的分布范围,叠加甘肃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恢复力评价结果,在全省空间范围内对“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和生态重塑”四类修复措施进行了空间定位,并识别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布设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尊重自然规律,围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生态修复方向。生态修复要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荒则荒,按规划布局分析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包括气候、自然地理、生态系统分布等状况。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地区分为河西走廊地区、祁连山地区和北山地带,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是黄河干流的主要流经区域,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修复方向以水土保持为主。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是黄河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主。


坚持问题导向,以重点区域为指引设置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重点区域是生态修复任务落地的空间指引,甘肃省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土地沙化较为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水资源制约明显和历史遗留矿山治理任务繁重。在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设置上,坚持问题为导向,以四类修复措施的空间定位为指引,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河西走廊防风固沙、绿洲湿地保护,提升黄河干支流流域水土保持能力,推进黄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秦岭西麓陇南丘陵山地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颉继珍)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