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民勤要闻
弘扬民勤防沙治沙精神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信息来源: 民勤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小芳 发布日期: 2024-01-16 17:58 浏览次数:


近日,“勤朴坚韧、不畏艰辛、众志成城、久久为功”民勤防沙治沙精神一经公布,引发群众强烈共鸣和由衷盛赞。

寸草遮丈风,流沙走不动。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决定了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风沙抗争的征战史。在长期同风沙的斗争中,民勤人民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民勤防沙治沙精神,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勤人民长期艰苦不懈、不屈不挠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中熔炼形成。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位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最前沿,被列入国家“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方防沙带,是捍卫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

长势良好的老虎口梭梭林 邸海霞 摄

民勤防沙治沙精神是民勤绿洲这块肥沃土地上接续浇灌孕育、创新而成。

“勤朴坚韧”是民勤精神特质,民勤广大干部群众前仆后继,长期与干旱和风沙过招,不断突破创新,逐步构建了“绿洲外围封禁保护、沿沙区域治沙造林、绿洲内部综合治理”三重保护机制。依托中科院寒旱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院校,建立多类型防沙治沙示范区6个,试验示范芨芨草、土工编织袋、砂砾石等新材料20多种,示范推广“双眉式”稻草沙障+落水栽植、机械整地积沙保墒、“工程压沙+低密度造林+种草”等治沙技术,以及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命名的“母亲抱娃娃”民勤治沙模式,成功阻击了风沙侵袭,保卫了绿色家园。

“工程压沙+低密度造林+种草”治沙技术 邸海霞 摄

“不畏艰辛”是民勤人民防沙治沙的勇气所在,面对风沙肆虐的生态环境和现实生活,民勤人民始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勇敢直面、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充分展现人与沙交锋的精神力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民勤先后实施了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和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模化防沙治沙等一批重点工程,青土湖、沙咀墩、老虎口等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如今,民勤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8.28%。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

“众志成城”是民勤防沙治沙群体精神的体现,凝聚和动员民勤全社会力量、展示民勤形象。从1950年春天开始,拉开了长达70年抗击风沙的帷幕。历届民勤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流沙披上了绿色,顽强阻隔了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拢。

据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民勤县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14年减少50.93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1.06万亩,荒漠化土地占比由90.34%下降到88.18%,沙化土地占比由75.81%下降到75.57%,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2018年,民勤县被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生态范例奖”。2019年9月,民勤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2022年,民勤县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十四五”期间全国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

民勤县干部群众春秋季压沙现场 邸海霞 摄

“久久为功”全面体现了民勤人民防沙治沙的历史和取得的成效。70多年来,民勤人民坚持不懈与风沙抗争,开展了大规模的压沙造林行动,恢复生态,改善环境,构建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培育了民勤蜜瓜、茴香、羊肉、生态果蔬、沙生药材等一系列特色沿沙产业,推出了“民清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依托独特丰富的沙漠资源,规划建设苏武沙漠和石羊河两大景区,建成沙漠雕塑创作基地、摘星小镇、苏武小镇等一批旅游景点;引进国家能源、上海远景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头部企业、产业链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民勤,撬动县域能源经济绿色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梦想,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致富共赢的荒漠化和沙化防治道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长期以来,民勤人民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险、久久为功,先后涌现出全国治沙模范薛万祥、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莉玲、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马俊河等先进典型。新时代新征程,民勤县将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民勤昌宁西沙窝项目为契机,大力发扬和弘扬民勤防沙治沙精神,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勇担使命的初心、不畏艰辛的决心、久久为功的耐心,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做新时代“擎旗者”“践行者”和“传承者”,不断书写防沙治沙“民勤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