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民勤规划纲要>历史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622322015322299P/2021-0239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历史规划(计划)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1-07-06
成文日期: 2021-07-06 有效性: 有效
民勤县“十三五”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已归档)
发布日期: 2021-07-06 17:38 浏览次数: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和实施对外贸易“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县对外贸易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武威市“十三五”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武威市“十三五”出口产品基地建设规划》(武政办发〔2017〕80号)和民勤县《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安排意见》要求,制定民勤县“十三五”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我县外贸工作起步较晚,始于“十一五”期间,主要以农产品委托出口为主。“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16.0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突破1亿元,年均增速153%。截止2015年底,我县鼓励40家企业办理了外贸进出口备案登记手续,成功举办5起外贸业务知识培训班,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支持外贸企业出国考察19次,争取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近300万元。进出口产品主要有葵花籽、黑瓜籽、红瓜籽、葫芦籽、红枣、红芸豆、扁豆、孜然、葡萄酒、葡萄苗木种植机、咖啡等。产品主要销往泰国、印度、阿联酋、土耳其、埃及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机遇,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对外贸易取得了一定发展。

(一)外贸结构不断调整。一是进出口市场结构从以泰国为主的东南亚传统市场,向以法国、土耳其、埃及为主的中西亚、西欧及北非等多元化市场扩展转变,新兴市场在我县外贸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外贸商品结构从以红黑瓜籽出口为主,向以葡萄苗木种植机械进口、红枣出口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产品贸易方向发展,培育了外贸新的增长点。三是外贸主体培育从支持企业办理进出口登记备案手续,向培育扶持外贸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延长产业链方向发展,2015年培育年出口额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民勤县邦德贸易公司),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甘肃金武进出口贸易公司),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外贸竞争力不断加强。一是鼓励富春、宇海等外贸企业建设红黑瓜籽、甜瓜、红枣等出口产品基地,严格落实出口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保证出口产品质量。二是为富春、金武、邦德等重点外贸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三是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展示展销我县优质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对外贸易市场。

(三)外贸环境不断改善。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计划,抢抓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投运机遇,保税物流中心将以优惠税收和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县外贸企业提供便捷的仓储、运输、清关、商检、退税等“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宣传并落实出口退税由县级审核审批、中央全部负担的新政,简化程序,充分调动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三是举办外贸综合业务培训班,聘请专家对外贸企业负责人及业务操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有效推动外贸工作发展。四是协调县内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担保贷款公司向外贸企业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县政府搭建的政银企对接会议,各大商业银行对外贸企业进行了授信和贷款等融资服务。五是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对进出口企业不收取任何费用,企业在进出口环节缴纳的海运费、港杂费等,全部由所在地部门、单位依法收取,没有发现违规违法收费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对外贸易起步晚、起点低,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对外开放的意识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封闭狭隘意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影响着全县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

(二)外贸方式单一。本地出口产品主要以农产品为主,整体竞争力不强;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整体素质不高,对外贸易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没形成明显拉动作用;代理出口多,自营出口少,真正意义上的自营贸易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出口效益不高。出口产品资源丰富,但科技含量不高,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出口占比较轻,而且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低。

(四)外贸人才缺乏。企业缺乏进出口专业人才,业务不熟练,影响了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出口报关、费用结算等手续办理,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发展优势和潜力分析

(一)发展环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为民勤县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甘肃国际陆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投运,大大缩短了民勤特色农产品出口中西亚及中欧国家的距离,同时为外贸企业提供便捷的仓储、运输、清关、商检、退税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优越了国际国内环境。

(二)优势条件。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量大质优的农产品,被誉为红枣、枸杞的优质产区,酿酒葡萄的“绝版产地”,蜜瓜、甘草、肉羊、红枣、枸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83.77万亩左右,总产量超过100万吨。“十二五”末,全县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3个,基地认定面积44.2万亩,申报注册省著名商标8个,全县农产品购销企业100多户,加工企业50多户,外贸企业40户,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泰国、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国家,年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

(三)面临挑战。一是外贸工作方式单一,近年来,我县只开展农产品进出口业务,没有涉猎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整体竞争力薄弱。二是出口效益不高,我县出口的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出口占比较轻,产品附加值低,在国家市场的影响力低。三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品牌少,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因素。

(四)潜力分析。一是出口基地正在建设。我县已出台《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出口畜产品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出口林果产品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出口大田作物、日光温室、畜产品、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建成,可为出口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二是国际市场不断开拓。近年来,民勤县特色农产品已在东南亚、中西亚、中欧、北非国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赢得了泰国、印度、阿联酋、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巴基斯坦、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消费者的青睐,且出口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十三五”期间,民勤县农产品出口形势将是一路看好。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开放外向”战略,通过高质量“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带动贸易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增强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打造特色农产品、林果产品、畜产品等出口产品基地,通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相互协调联动的外贸促进政策体系,力争实现我县外贸进出口工作突破性增长。

二、基本原则

(一)提升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坚持做大骨干企业和孵化中小企业并举,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并举,出口和进口并举,全面提升我县对外贸易总量,扩大出口规模。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自三高”产品出口。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贸易总量的跨越发展。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引进新兴产业、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高效整合利用全球知识资本、科技资源,带动对外经贸发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外贸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外贸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换。

(三)抢抓机遇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挖掘出口商机,充分利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外向型经济平台,扩大产品出口额,出口品种逐渐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改变以往的数量价格竞争,注重质量品牌竞争,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含金量。通过培育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加强通关、物流、退税、保险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贸易软实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四)均衡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顺应全球价值链中制造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态势,通过产业链招商引入生产、生活性服务项目,在促进货物贸易增长的同时,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注重多种外贸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在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贸易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扶持和发展新兴特色产业贸易主体,稳步提升新兴特色产业贸易规模。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县将着力创造新的贸易增长点,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对外贸易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投资贸易环境明显改善。

(一)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力争我县对外贸易额在全市外贸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到2020年达到2500万元以上。

(二)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规划和落实特色农林牧及深加工产品基地,提高我县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大力促进特色农牧业深加工产品出口,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新能源环保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促使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三)主体实力显著增强。培育壮大外经贸主体,涌现一批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提高对外贸易整体实力。“十三五”期间,实现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52家,具有外贸实绩的企业达到7家以上,获得相关出口产品质量或服务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20家,出口超千万元的企业超过2家。

第三章  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优化外贸结构,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加快推进货物贸易结构性改革,促进货物贸易提质增量。

(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巩固农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依托出口农产品基地,充分调动外贸企业的积极性,巩固和扩大葵花籽、黑瓜籽、茴香、孜然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申请特色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大对外宣传考察力度,力促特色林果产品及枸杞粉、枣红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出口品种逐渐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提升出口商品的含金量,推进特色林果产品及其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特色农林牧及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

 

一、出口基地项目:

1.严格备案基地监督管理,全力建设高标准出口农产品基地,确保出口农产品全部来自出口备案基地。

2.建设成为省级重要设施农牧业出口基地。

二、特色食品出口品牌项目:

1.打造紫轩、三十八度、天驭等葡萄酒出口品牌。

2.打造民勤肉类出口品牌。

三、农业出口标准化项目:

1.严格肉羊、枸杞、红枣等农畜产品生产标准,强制推行《民勤县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

2.全面推行出口农产品标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发展绿色清洁标准化生产。建成高标准出口农产品基地,强化鲜活农产品出口运输保障措施,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营销合作。

四、特色农林重点建设项目:

甘肃集创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濒危野生黑枸杞保护与红枸杞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五、肉类重点建设项目:

1.民勤中天羊业有限公司20万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项目。

2.甘肃凯伟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万只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项目。

专栏  重点出口产品基地

(二)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对接国家“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重点抓好出口商品的品牌创建和质量管理,宣传推介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认证的“三品一标”商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出口附加值。

(三)提升进口综合效益。着眼于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鼓励企业利用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时机适度扩大生产性重点资源进口。立足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合理增加市内有需求的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日用品、食品、水果等一般消费品进口。鼓励企业扩大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重要资源和消费品。

(四)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积极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大趋势,促进我县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发展,提高跨境电商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培育和扶持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在省内及全国发展各级加盟商,依托出口产品基地打造跨境电商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以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一)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抓住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和东部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机遇,鼓励和引导有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内外产业链分工,尽快提升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接包能力,促进我县服务外包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互动媒体、移动支付等信息服务,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法律、会计、中介、旅游服务等领域企业和专业机构集聚。

(二)积极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充分利用我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借助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发挥信息发布、招聘、咨询、培训和纠纷调解的功能,推进对外劳务合作体制创新。统筹境外劳务和国内劳务市场,强化政府服务,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引导劳务人员通过合法正规渠道出国务工。依法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促进我县对外劳务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动旅游文化健康服务业升级。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山水生态文化游、绿色休闲度假游,培育发展葡萄酒特色文化、户外运动、沙漠探险、康体养生、养老旅游、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强化配套服务功能。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研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生活用品,支持旅游商品在线销售。

(四)有序扩大服务进口。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发展与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商业性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发掘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的需求潜力,有序扩大高端生活性服务进口。

三、培育外贸出口新主体

培育外贸新主体,推动外贸企业自主创新,扩大自营出口,拓展国际市场。

(一)开拓对外贸易市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紧跟我省向西开放步伐,鼓励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强同中亚及中东欧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支持拥有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网络、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借助兰洽会、文博会、广交会、葡萄酒节等节会、国际会议多种方式加大对出口品牌海外宣传推广力度。

(二)加强品牌和基地建设。要把培育出口品牌、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作为推动进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培育腾格里、天盛、兴宝、华葉、中天等出口品牌,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打造我县名牌产品。在全县逐步建立以现代农业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出口商品基地。在巩固、培育和发展现有的瓜籽、茴香、甜瓜等出口商品品牌和基地的同时,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为平台,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推动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以日光温室、特色林果、沙生药材为主的农林牧产品和食品工业出口基地,形成出口产品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助推出口产品的良好发展态势。引导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林果产品、畜产品等出口品牌,重点鼓励富春、金武、邦德、小林、宇海等现有外贸企业,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打造民勤名牌产品。

(三)培育壮大外贸队伍。一是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以各镇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特色林果、日光温室、畜产品为重点,新增一批外贸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备案手续,培训出口业务工作人员,实现外贸队伍增量发展,带动农产品由内销转出口。二是紧盯外贸新获权企业及有代理出口业绩的企业,引导其到海关、商检、国税、外管等部门衔接相关业务,熟悉产品进出口流程,并帮助其介绍客户,建立出口合作关系,实现出口零突破、代理转自营,实现外贸队伍提速发展。

(四)注重外贸项目建设。以“资源整合、技术革新、精深加工”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争取项目资金为助推剂,有效组合生产要素,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步伐,支持富春、小林、邦德、宇海等外贸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升级改造葵花籽、黑瓜籽、茴香、甜瓜等出口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提高附加值,实现出口产品升级替换,提升我县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步伐,着力扩大外贸出口。

(五)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根据我县外贸发展实际,确定一批重点出口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质量情况给予一定的扶持措施。实施绿色通道制度,优先推荐对外注册、优先报检、优先出证放行,提供专家技术咨询、信息情报技术资料、政策培训等,帮助企业提高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和专业素质,支持重点出口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地区辐射力。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扶持力度,降低投资和贸易风险,提供融资渠道,力促外贸企业充分运用信保工具开拓海外市场。

(六)加强出口业务培训。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企业自行培训多种形式,对从事外贸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外贸出口工作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自营出口能力,建立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外贸工作队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我县对外贸易要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综合施策,围绕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从组织管理、政策扶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监管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组织协调和责任落实

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入认识对外贸易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确保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涉外企业依法实行税收减免、税收抵免和办理延期纳税,以及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外贸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抵押手续和审批环节,降低收费标准。借助国际陆港的涉外国际金融服务平台,争取开展离岸金融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在境外提供融资支持。

三、注重对外贸易人才培养

重视外贸人才建设,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外贸人才发展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外贸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努力培养一批适应经济发展,熟悉世贸规则、国际惯例、各国法律和操作流程的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外贸专业人才。

四、加强对外贸易摩擦应对

完善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做好贸易摩擦预警信息服务,建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贸易摩擦预警能力和水平。加强进出口公平贸易和产业安全预警,特别是加强重点出口商品贸易摩擦的预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外贸运行监测分析,帮助企业防范和破解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能力。

 

民勤县“十三五”出口产品基地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全县对外开放步伐,全面扩大出口规模,切实提高出口效益,根据《武威市“十三五”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武威市“十三五”出口产品基地建设规划》(武政办发〔2017〕80号)相关规划精神和民勤县《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安排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民勤县“十三五”出口产品基地建设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努力提升经济外向度水平,积极培育发展外贸龙头企业,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一)出口产品基地不断增加。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文化传承、产业优势,加快出口产品基地建设。截止2015年底,全县备案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60个,基地备案面积23.72万亩,备案出口品种30多种,注册登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12家。出口特色林果基地累计达到20.11万亩,其中备案出口特色林果基地达到4.85万亩。全县建成县级出口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其中肉羊基地7个、生猪基地1个、蛋鸡基地1个、兔基地1个;建成乡级出口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个。

(二)产品出口实现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16.0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突破1亿元,年均增速153%。2015年累计完成进出口4613万元,同比增长69.27%。其中:出口4554万元,进口59万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出口产品由过去主要集中于葵花籽、黑瓜籽等农产品扩展到红枣、小杂粮等产品。

(三)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进出口市场结构从以泰国为主的东南亚传统市场,向以法国、土耳其、埃及为主的中西亚、西欧及北非等多元化市场扩展转变,提高了新兴市场在我县外贸中的比重。2015年底,我县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企业40家,培育年出口额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民勤县邦德贸易公司),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甘肃金武进出口贸易公司),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四)出口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2015年以来,我县制定推行民勤县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出口农产品标准,涵盖日光温室瓜菜等农产品,肉牛、肉羊等畜禽产品及酿酒葡萄、红枣、枸杞等林果类产品。同时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对外贸易起步晚、起点低,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从出口产品基地建设来看,目前我县大部分产品出口基地刚刚起步或正在兴建,出口基地数量相对较少、层次不高;从出口基地市场主体来看,出口主要集中于少部分企业,虽然目前我县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企业有40家,但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只有6家,进出口创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素质不高,对外贸易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明显拉动作用。

(二)出口产品效益不高。代理出口多,自营出口少,虽有很多产品通过代理出口方式走向了国际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自营贸易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占比较轻,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低。

(三)外贸人才缺乏。企业缺乏进出口专业人才,业务不熟练,影响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出口报关、费用结算等手续办理,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县抢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的机遇,加快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定不移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为主线,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以发展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培育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攻方向,完善“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拉长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围绕发展主体生产模式,扶持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充分发挥国际陆港政策、环境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紧盯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集中力量招大引强,引进一批知名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推进龙头企业与农产品资源的高位“嫁接”。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着眼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打造全省向西开放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强与国外标准对接,健全完善和全面推行出口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完善基地备案及授牌制度,重点培育蔬菜、特色林果、甜瓜、肉羊等出口产品,提升出口产品优势,高标准建立农林牧产品出口基地,严格按出口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县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必须从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征出发,加快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集成新的发展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开放外向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壮大原有出口产品基地,积极培育新的出口产品基地,全面扩大出口基地数量和规模,努力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标准,推动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我县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为带动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布局,协调发展。根据我县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培育出口产品新的增长点;按照区域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出口商品特点、结构布局、国际市场需求等,分类指导基地建设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绿色生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依托优势出口企业,全力打造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发展,坚持集约发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三)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及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服务职能,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互动长效发展机制,创造产品出口的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四)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探索创新出口基地发展模式,加大出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渠道建设。以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推动形成出口产品基地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带动产品出口。

三、发展目标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着力打造特色农林牧及深加工产品出口产品基地。到2020年底,全县建成日光温室出口农产品基地46个,面积2万亩;建成大田作物出口农产品基地80个,面积16万亩;引进出口农产品作物8个以上,年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培育出口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20个,出口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质量标准达到有机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产值达到5亿元。

到2020年底,全县特色林果基地总规模达到55万亩以上,建成有机林果产品基地5万亩以上,建成有机酿酒葡萄酒庄3个以上,建成出口特色林果基地25万亩以上,出口林果产品备案基地10万亩,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互联网+林果产品营销”等新型业态,拓展市场占有率,林果业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

到2020年底,出口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覆盖全县18个镇,建成县级出口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个,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建成镇级出口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90个,面积达到5400亩以上;辐射带动出口畜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以上,产品或产地“三品一标”认证达6个以上。

第三章  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

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集中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基地,逐步形成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在武威民勤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点、养殖小区布局建设特色农林牧及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

(一)特色农副产品。充分挖掘无壳瓜籽、黑白瓜籽、葵花籽、茴香、孜然等特色产品资源禀赋优势,依托“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瓜籽产业继续深度开发系列产品,提升质量技术标准,巩固扩大欧美市场;多层次开发保健醋、水果醋、饮料醋等系列醋产品,做大做长熏醋产业链。

(二)特色林果产品。以特色林果基地为重点,整镇整村扩面增量,加快葡萄、红枣、枸杞等出口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县葡萄酒产业资源优势,加快葡萄酒庄建设,夯实优质原料基础,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条,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副产物精深加工和葡萄酒特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中国葡萄酒城”。加快研发人参果、枸杞等果蔬饮料,培育特色优势产品。

(三)特色畜产品。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依托民勤中天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打造肉类出口品牌。大力发展牛、羊肉加工,构建“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发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产品及肉类休闲方便制品。引进优势企业,开展皮、血、骨、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建设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支持做大做强面向中东等穆斯林地区出口的清真产品。

(四)休闲食品。以天盛、兴宝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休闲食品,延伸产业链;发展营养红枣等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开发黑枸杞、锁阳、肉苁蓉、枸杞为主的休闲功能性保健产品。生产苁蓉酒、枸杞油、茶饮料、花青素及衍生产品,使特色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绿色无害的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促进特色农产品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专栏  出口产品基地

特色农林牧及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

一、出口基地项目:

1.严格备案基地监督管理,全力建设高标准出口农产品基地,确保出口农产品全部来自出口备案基地。

2.建设成为省级重要设施农牧业出口基地。

二、特色食品出口品牌项目:

1.打造紫轩、三十八度、天驭、夏博岚等葡萄酒出口品牌;

2.打造民勤肉类出口品牌。

三、农业出口标准化项目:

1.严格肉羊、枸杞、红枣等农畜产品生产标准,强制推行《民勤县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

2.全面推行出口农产品标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发展绿色清洁标准化生产。建成高标准出口农产品基地,强化鲜活农产品出口运输保障措施,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营销合作。

四、特色农林重点建设项目:

甘肃集创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濒危野生黑枸杞保护与红枸杞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五、肉类重点建设项目:

1.民勤中天羊业有限公司20万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项目;

2.甘肃凯伟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万只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项目。

 

第四章  重点任务

围绕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出口产品品牌,建设营销服务体系,促进出口产品基地扩规模提质量。

一、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优化外贸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方式,注重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创新型贸易模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提高我县外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一)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鼓励支持我县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支付、互联网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带动贸易、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等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外包服务等增值业务,运用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线上线下互促并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培育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扩大对外贸易伙伴范围,继续巩固和深度开拓东南亚、欧洲等传统市场,重点关注中东欧、中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市场,大力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推动优势产品出口。

(二)促进企业自营出口。针对我县大量出口农产品货源外流的实际,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开展自营出口;鼓励有特色、上规模的本土生产企业利用金武、小林、邦德、宇海等骨干企业的渠道和人员优势将我县其他特色农产品出口国(境)外。加快对会展、营销、物流等服务机构的培育,逐步形成外贸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制造业服务化。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外贸企业。

二、打造特色产业出口品牌

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智能控制,加强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监测、可追溯体系建设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农畜产品及企业品牌,争创省级、市级名牌。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来我县建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发展开放型农业。

(一)加快培育知名品牌。立足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实际和品牌建设的现状,以重点产业形成规模、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主要产品创出品牌为目标,认真抓好产品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培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为抓手,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林牧产品出口品牌,重点鼓励传统出口企业,继续培育农林牧出口品牌,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打造民勤名牌产品。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金武、小林、邦德、宇海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和培育10个出口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专业分工协作,带动中型企业做大,小(微)企业做精,通过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培育一批与当地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龙头企业。加快企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建设,推广各类产业经营新模式,创新公司合作模式,形成各类企业协调发展的出口格局,增强出口企业和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提升企业精深加工水平

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效益。

(一)改造提升出口产品结构。继续稳定葵花籽、黑瓜籽、茴香、孜然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竞争优势;加大对外宣传考察力度,力促特色林果产品及枸杞粉、枣红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出口品种逐渐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型,提升出口商品的含金量。

(二)构建循环产业链。围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仓储、运输、技术服务、商贸等配套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改变产品单一状况,并对加工副产品和边脚料进行再次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依托畜牧养殖产业,大力发展饲料加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引导畜禽产业重点向肉、乳、毛、骨等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方向转化,构建畜产品深加工循环产业链。

四、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

深入开展农林产品质量规范管理专项行动,加强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质量监控,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示范园和示范点。提升出口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综合竞争力。

(一)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等组织和机构制定的国际标准以及美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以及有关我国国家标准2746项和行业标准4246项(截至2015年10月)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出口企业开展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完善已认证的省级名牌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综合标准体系,加强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二)建立配套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面推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县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突出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建立配套的基础标准、物流标准、质量标准、技术规程标准、方法标准。加快制定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及其加工品和农业生产投入品等强制性安全卫生地方标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宗农产品和重要农产品的质量分等分级地方标准。

(三)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出口农产品检测设施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加大检测力度,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推进农产品检验检疫逐步实现由对产品的检测监管向生产过程的监管转移,由主要依靠每批检验向加强基地适时检测转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出口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四)建立和完善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不断创新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方式,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综合利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各种资源,建立完善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抽查验证制度、市场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检验监管机制。不断强化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管理,积极推动检验鉴定市场开放。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严厉打击出口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起出口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

五、加快物流体系建设

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运销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加工技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

一是强化冷链设施建设。推动标准化产地预冷集配、低温加工仓储配送等设施建设,支持冷链共同配送,探索社区“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服务模式。二是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动标准更新,弥补标准体系短板,打造“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整合性标准体系。引导相关企业实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冷链物流操作和管理,提高流通标准化水平。组织开展冷链设施标准化改造,促进冷链物流运输标准化器具使用,降低流通损耗,提高流通效率。三是强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冷链物流监控体系,搭建冷链流通全程温控平台,对冷链物流各个环节温度进行监控管理。

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出口商品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开展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标准、技术标准的制定,从事优质化、系列化、国际化生产经营。

鼓励企业加大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国际认证等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一是积极开展国内产品备案和认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规范出口食品、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制度,积极开展特色林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和品牌产品商标认证,努力打造精品林果,提高品牌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引导企业加强国际认证。实现出口农产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产地、生产控制、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积极按照HACCP体系、GAP体系、GMP体系、On—Farm体系和SQF体系进行认证。并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认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农产品真正纳入国际化标准的轨道,增强出口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围绕出口产品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加强组织协调,靠实工作责任,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强化工作任务落实

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督查,坚定不移地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确保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强其通关、物流、退税、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广交会、兰洽会、文博会、葡萄酒节等对外开放平台,通过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有规模的外向型企业,壮大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级,提升我县进出口规模和质量。

三、完善涉外金融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提升金融业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对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出口产品基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认证注册、建设出口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

四、建立应对联动机制,降低贸易摩擦机率

建立应对贸易摩擦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商协会和出口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横向配合、纵向联动和高效运转的应对机制。指导出口企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企业,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相关知识,自觉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贸易秩序,降低贸易摩擦机率。建立贸易摩擦预警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贸易摩擦预警监测平台,全面掌握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双反一保”和贸易壁垒情况。

五、建立人才支持体系,加快外贸人才培养

大力推动出口产品基地相关领域和开放型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争取将进出口行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和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到全省人才引进计划。努力培养一批既能促进出口产品基地企业发展,又能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队伍。鼓励外贸企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支持员工踊跃参加学习培训,提高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的技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